气象学论文_东帝汶海MIS10以来上层水温变化及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存在问题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背景 2.1 帝汶海地质特征 2.2 温盐特征 2.2.1 温度特征 2.2.2 盐度特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存在问题
1.4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背景
2.1 帝汶海地质特征
2.2 温盐特征
2.2.1 温度特征
2.2.2 盐度特征
2.3 洋流与水团特征
2.3.1 洋流特征
2.3.2 水团特征
2.4 现代ENSO、季风与海水温盐的响应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2 有孔虫样品处理
3.3 研究方法
3.3.1 AMS~(14)C测年
3.3.2 稳定氧同位素分析
3.3.3 Mg/Ca值测试
3.3.4 频谱分析
第四章 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
4.1 AMS~(14)C测年
4.2 氧同位素期次的划分
第五章 研究结果
5.1 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
5.2 上层海水温度重建
5.2.1 浮游有孔虫Mg/Ca
5.2.2 Mg/Ca古水温转换
5.2.3 表层水古温度
5.2.4 温跃层水体古温度
第六章 东帝汶海区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意义
6.1 MIS10 以来全球气候演化特征
6.2 MIS10 以来冰期-间冰期尺度上的暖池强度变化
6.3 东帝汶海区表层海水与高纬海区的温度相关性探究
6.3.1 MD98-2172 岩芯记录的SST与南极温度对比
6.3.2 高低纬地区驱动因素与相关关系探究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文章摘要: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于全球影响加剧,气候变暖问题愈发受全球各界的关注,找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控制因素,揭示气候演化的规律,预测气候变化趋势已经成为当前气候研究学者们的共同理想与终极目标。帝汶海位于印度-太平洋暖池区南部,地处西太平洋暖池区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穿越流贯穿其中,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调节着两大洋之间的水体和热量输送,同时,暖池区气候变化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对高纬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帝汶海区MD98-2172岩芯的研究,利用古海洋学、气象学、海洋化学等方法,对于岩芯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Uvigerina.peregrina的稳定氧同位素进行测定,通过与LR04对比调谐以建立年代地层框架;对于浮游有孔虫混合层种Globigerinoides ruber壳体的Mg/Ca值的测定,重建了过去MIS10以来东帝汶海区表层水温度变化;对于温跃层水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壳体Mg/Ca值的测定,重建了过去MIS10以来东帝汶海区温跃层水温度变化;通过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岩芯记录的表层水温数据做差值,探讨了MIS10以来暖池区范围与强度的变化;通过与日照量变化曲线、其他海区岩芯和南北极冰芯所测定的温度变化、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进行对比,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特点以及高纬与低纬地区气候变化的超前滞后关系,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MIS10以来东帝汶海区表层水温记录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与暖池核心区KX97322-4岩芯表层水温度记录对比显示,在MIS2、3、4、6、10期,两者间的温度差值较大,而这些都是相对较冷的阶段,说明在温度较冷的时期暖池区范围缩小、强度减弱;与本地日照量变化曲线、极地冰芯气候记录和其他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变化以及海水氧同位素对比结果表明,MD98-2172岩芯表层海水温度记录与南极冰芯所记录的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其他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同样具有冰期旋回特征,频谱分析表明部分热带海区受低纬过程影响,具有明显的岁差周期,说明热带气候变化信号可能受低纬与高纬过程影响;热带海区表层水温明显超前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辐射强迫并不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而驱动高低纬地区气候变化可能是大洋环流与水团的作用。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493/d.cnki.gzdzy.2020.000358
论文分类号:P467
文章来源:《应用海洋学学报》 网址: http://www.yyhyxxb.cn/qikandaodu/2021/1110/459.html
